哲学·法学研究

  • 基因编辑技术的风险及治理——从贺建奎案切入

    王晓峰;智睿;

    飞速发展的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单一领域的法律已难以应对新兴科技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加之,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往往滞后于科技的发展,这进一步加剧了问题解决的难度。目前,我国以公私法二分为基础、以部门法为基本单元的法律体系,在应对环境、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风险时存在明显的不足。以“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案”为例,在民法、行政法、刑法三个维度视角下,探究现行法律规制针对基因编辑问题审理中的困境;尝试在法律体系中融入风险预防理念,打破部门法壁垒,发挥现有法律系统的协同治理功能,构建一个更加灵活的法律环境;推动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守护人类的尊严与福祉。

    2025年03期 v.31;No.16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文学·语言研究

  • 穿越时光的地平线——莫迪亚诺小说《地平线》中的叙事时间

    黄菊;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地平线》是一部探索时间与回忆的小说。其中的时间承载着叙述的核心主题,也作为叙述手法贯穿小说始终。从热奈特的时序、时距和频率等三个维度可以剖析《地平线》中的叙事时间,揭示出莫迪亚诺的叙事策略及其所蕴含的叙事意义。该作品中,叙事时间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形态,既有失序与错乱的时间线条,又有流动与凝滞的时间对比,更不乏重复叙事的巧妙运用。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时间与回忆交织的文学世界。

    2025年03期 v.31;No.168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许渊冲《西厢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魏竹君;

    许渊冲在英译《西厢记》时,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展现了他独特的翻译策略。在宗教文化方面,他通过借用与意译传递内涵;在语言文化方面,注重修辞与典故的转换;在社会文化方面,结合归化、意译等方法展现元代风貌;在物质与生态文化方面,则既保留了中国特色,又兼顾了目标语读者的认知。其翻译实践体现了“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理论,为中国古典戏剧英译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3期 v.31;No.168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野生动物保护故事生态话语分析

    曾祥露;张彪;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以Arran Stibbe的生态观为指导,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世界自然基金会的30个野生动物保护故事进行及物性过程分析,探究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研究表明,野生动物保护故事话语涵盖了及物性系统的所有过程,其中物质过程占比最高,其次是关系、心理和言语过程,而行为和存在过程占比最低。这些及物性过程的使用,体现了Arran Stibbe所倡导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即重视万物生命、关怀世间一切生命,并强调所有物种福祉。

    2025年03期 v.31;No.168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经济·管理研究

  • 区块链溯源视角下装备制造供应链质量研发创新及政府补贴策略

    王志华;高鹏;陆玉梅;

    为提升装备制造商的质量研发创新动机,采用博弈论结合决策优化理论,在采纳/不采纳区块链两种情景下构建并求解了装备制造供应链的质量创新及政府补贴优化决策模型,探讨了区块链溯源对产品质量、市场绩效及政府补贴力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当单位区块链成本低于某阈值时,装备制造商才有采纳区块链溯源的动机,并由此带来产品质量、市场需求及供应链成员利润的提升。若单位区块链成本适中,采纳区块链可能导致“高价低质”现象,不利于改善消费者剩余。在政府补贴策略下,区块链可能提高最优补贴力度及社会福利,且这一概率随政府对质量关注度的提高而增大。然而,受制于补贴支出的影响,政府支持区块链的动机未必会因社会绩效的改善而增强。

    2025年03期 v.31;No.168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文化·艺术研究

  • “澳门哪吒庙研究专题”按语

    汪小洋;

    <正>澳门故事,既需要宏大的叙事结构,也需要历史的积淀,更需要当代的激情。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过100亿元的时候,我和学生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们的研究领域聚焦于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又恰好在澳门工作和学习,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于是我们开始查找材料,并做针对性的实地考察。澳门面积不大,但有两座哪吒庙,它们历史悠久,更在20年前就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这不正是古人所说的江山形胜吗?澳门哪吒庙始建于19世纪后期,相关传说和文物非常丰富,我们围绕遗存沿革的逻辑关系确定了三个选题:其一,遗存建筑。这是遗存项目的本体建筑,两座哪吒庙建庙时间有先后,建筑风格也有别,可以提供不同的仪式场所和信俗侧重点。

    2025年03期 v.31;No.168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澳门哪吒庙的建筑风格与在地文化研究

    唐光庭;马玉娟;汪小洋;

    澳门哪吒庙的建筑与在地文化研究不仅揭示了两座庙宇在历史、建筑和信仰实践中的独特性,也为理解澳门多元文化的共生机制提供了重要视角。通过对建筑时间、选址、风格及其文化内涵的深入分析,可以描述出哪吒庙的特殊地理与历史语境。哪吒庙的存续与发展,不仅是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互动的结果,也是葡萄牙殖民时期宗教政策与地方文化韧性相互作用的产物。两座庙宇的建筑风格与功能布局,体现了民间信仰在有限空间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而其多神共祀的格局则反映了澳门社会在多元文化交融中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哪吒庙的存在,不仅是澳门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西文明互鉴与共生的生动例证。通过对哪吒庙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澳门作为全球文明交汇点的独特文化基因,以及民间信仰场所在社会变迁中的多重意义与功能。

    2025年03期 v.31;No.168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澳门哪吒庙的神像遗存与艺术特征

    刘朦诗;汪小洋;

    在澳门民俗文化传承中,哪吒信俗具有特殊地位。以澳门现存两座哪吒庙——柿山哪吒古庙与大三巴哪吒庙为研究对象,其神像遗存具有独特的形制特征与艺术表现。澳门哪吒神像大多是在木雕基础上加以彩绘,每尊神像造型各异,形态生动,展现了在地文化影响下的艺术特色。文章通过对澳门哪吒庙的实地调研考察与文献梳理分析,将神像雕刻艺术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探析了澳门哪吒庙神像的空间分布、造型风格和雕刻艺术特点。

    2025年03期 v.31;No.168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 澳门哪吒庙遗存的楹联分布与符号意涵研究

    齐玥;汪小洋;

    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其民间信俗体系展现出独特的本土特色。文章以澳门哪吒庙楹联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空间考察与区域比较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解析楹联中的时间符号、地域符号与信俗符号。澳门哪吒庙楹联通过吸纳多元文化元素,将传统哪吒形象重塑为兼具世俗需求与道德教化功能的社区守护神。楹联文字内容与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构建了民众参与哪吒民俗活动的日常路径。同时,与闽台地区突出宗族维系功能及四川祖庭强调宗教正统性不同,澳门哪吒庙楹联体现了澳门信众对公共生活中服务价值与存在意义的更高关注。

    2025年03期 v.31;No.168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编辑·出版研究

  • 诺贝尔奖得主撤稿论文的特征、影响及防范——以2004—201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获得者为例

    李国琪;

    通过收集并分析2004—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获得者已发表的撤稿论文的主要特征及被引频次,揭示知名学者论文撤稿对学术界的影响,为增强中国学者和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意识,促进科研诚信建设提供借鉴。根据撤稿观察数据库公布的涉及论文撤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分别在撤稿观察、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撤稿论文的出版日期、撤稿日期、撤稿原因、撤稿主体、被引频次等信息,计算撤稿时滞,并统计分析作者获奖前后、论文撤稿前后的被引频次。检索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撤稿论文共计24篇,除14篇集中于1位获奖者外,其余10篇零散归属于7位获奖者。论文多刊登于高影响力期刊,平均撤稿时滞偏长,中位数为2 887 d(约8年)。作者主动撤稿22篇,期刊撤稿2篇。撤稿原因以学术不端为主,主要包括图片问题、数据问题、结果不可重复等。论文整体被引频次较高,19篇论文撤稿后被引频次下降;12篇论文在作者获奖后被引频次升高,其中部分获奖前零被引的论文在获奖后被引频次持续升高,且撤稿后仍在增长。撤稿是学术界的自我纠错行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能例外。中国学者和期刊应当破除对名人、顶刊的盲目信任,认真审视撤稿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根据撤稿原因、引用价值及引用态度恰当处理撤稿论文被引用的问题。

    2025年03期 v.31;No.168 66-7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机械·车辆工程

  • “一面两销”定位的孔/销浮动模拟及偏差计算

    史东鑫;汤丽媛;徐旭松;

    “一面两销”定位时,零件特征在装配过程中会随着孔/销浮动产生位置偏差,从而影响装配成功率。因此,将孔/销浮动偏差量作为“一面两销”夹具和零件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模拟计算孔/销浮动偏差,首先,建立孔/销浮动数学模型,利用Matlab模拟了定位孔和安装过孔中心点浮动的散点分布;其次,给出定位孔和安装过孔中心点的最大浮动偏差量计算方法;最后,进行实例研究。研究结果为夹具的定位尺寸设计及可装配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2025年03期 v.31;No.168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存在执行器故障的半车主动悬架系统自适应容错控制

    孙迪兴;姚雪莲;

    针对半车主动悬架系统存在未知参数、不确定外界扰动和执行器故障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因负载变化引起的参数不确定性和可能遭受的外部扰动问题,将自适应估计与滑模控制相结合来设计基础控制器,以确保闭环系统稳定运行;然后,针对悬架系统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执行器故障问题,基于自适应控制设计补偿项,来抑制未知故障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确保半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能够有效跟踪期望目标;最后,通过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所提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滑模容错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处理未知系统参数、外界扰动和不确定执行器故障对悬架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保证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的控制目标运行,从而提高了主动悬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5年03期 v.31;No.168 8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化学·生物工程

  • Zn-Fe-TiO2/PVDF光催化复合膜降解水中环丙沙星

    陈文慧;张迈;王羽凡;高永;

    通过溶胶-凝胶法、热水解法和抽滤法制备了Zn-Fe-TiO_2/PVDF光催化复合膜,并用于水中新型污染物环丙沙星的降解。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膜通量、水接触角和牛血清蛋白吸附等方法对光催化复合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和Fe有效提高了复合膜的光催化活性和亲水性,其通量比PVDF膜提高了1.78倍,接触角减小了83%。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照射下,使用Zn-Fe-TiO_2/PVDF膜处理2 h,环丙沙星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9.5%和92.6%。在不同pH条件下,实验表明环丙沙星在弱酸环境中的降解率更高;无机阴离子(Cl~-、SO_4~(2-))和腐殖酸(HA)会抑制环丙沙星的降解,而硝酸根(NO_3~-)则会略微提高降解率。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超氧阴离子(·O_2~-)和光生正离子(h~+)是主要的活性物质。复合膜在多次重复循环使用后仍保持稳定,为去除水中新型污染物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5年03期 v.31;No.168 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 基于空心海藻酸钠的微藻采收技术及作用机理分析

    郑曦晨;丁可可;马祥芬;韦可民;何佳;王曼莉;刘梦宇;张自阳;文豪;

    利用微藻制备可再生生物质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一个思路,但微藻采收的高昂成本制约了微藻的工业化应用。为探究微藻的高效低成本采收方法,开发了一种基于海藻酸钠微球(SAM)的无泡浮选采收新技术。利用SAM替代传统气浮法中的气泡,以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优化和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了影响采收效率的关键因素包括pH值、硫酸铝浓度和SAM浓度,并得出了最佳采收条件:pH值为7.725,硫酸铝浓度为71.851 mg/L,SAM浓度为10.818 mL/L。在此条件下,采收率达到95.8%,成本为12.4元/吨,能耗仅为0.075 kWh/m~3,显著低于传统的微藻采收方法。机理分析表明,SAM与微藻通过表面羟基和羧基的相互作用形成酯键,通过静电中和与吸附架桥机制形成粘附以实现高效率上浮。该方法在多个自然水体中均表现出良好适应性,采收率最高达94.1%,显示出在自然环境下的广泛适用性和工业化潜力。

    2025年03期 v.31;No.168 10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计算机·信息工程

  • 一种脑电信号与面部表情融合的多模态情绪识别方法

    高南;吴全玉;胡鸣瑛;刘晓杰;潘玲佼;王永星;

    提出一种结合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与面部表情的多模态情感识别策略。首先,采用轻量级浅层卷积编码器EEGNet,并将其作为EEG编码器以高效提取情感特征;其次,利用迁移学习模型EfficientNet作为图像编码器进行特征提取;最终,将两种模态的特征融合后输入分类器进行情感分类。在公开数据集DEAP上的实验结果显示:EEG编码器和图像编码器的四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5.32%和88.30%,多模态融合的平均识别精度达98.35%。实验结果表明:多模态编码器融合方法显著提升了情感识别的性能表现。

    2025年03期 v.31;No.168 11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简讯

  •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创刊3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成功举行

    王继国;

    <正>5月16日,我校隆重召开《江苏理工学院学报》创刊3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座谈会邀请了知名期刊评价专家、优秀期刊同行及校内外优秀作者和审稿人共60余人出席。学报编委会秘书长关明云主持会议。会上,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学报主编戴国洪作了题为“镌刻学术时光,奏响发展新韵——《江苏理工学院学报》创刊30年工作回顾及展望”的报告,回顾了学报30年走过的艰辛历程;表示学报始终牢记服务师生教学科研初心,勇于攻坚、敢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希望以荣获“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称号为契机,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学报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31;No.168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